• 首页下载专区资讯中心订阅指南关于我们论坛

纺织新材料——中国制造2025的新经济基石之一

来源:化纤头条  20180710

 

中国制造2025——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已经将新材料作为明确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

 

 

材料是制造之骨,没有关键材料的创新就没有中国制造的强大。新材料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新经济的基石,也是各国国家战略竞争的关键。

 

功能性纺织新材料整体技术进步显著

 

具有阻燃、抑菌、抗静电等功能的纺织材料,如硅-氮系阻燃粘胶短纤维、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阻燃涤纶、阻燃锦纶、导电涤锦复合纤维、导电间位芳纶纤维、铜碳纳米聚酰胺6生态抑菌纤维、聚乳酸生态抑菌纤维、超细旦多孔再生聚酯生态抑菌纤维、异形聚酰胺6生态抑菌纤维等,主要应用于特种军服和消防服、飞机和高铁内饰材料、高档纺织品、医用卫材等领域。

碳纤维生产打破国外封锁 助力国防军工

碳纤维,直径仅有头发丝粗细的十分之一,重量不到钢的四分之一,而拉伸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新材料之王”。作为战略性新材料,碳纤维生产关键技术以前一直由日美等发达国家掌握,并长期对我国实施技术、材料、装备的三封锁,我国国防军用碳纤维一直受制于人。

 

光威复材成功突破了碳纤维生产的关键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封锁,填补国内空白。目前,公司生产的碳纤维已批量应用于我国歼击机、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预警机等多种机型,成为我国国防军工用碳纤维的主力供应商,为国防装备提供坚强的材料保障。2005年4月,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CCF-1级PAN基碳纤维原丝中试”项目圆满验收。这次会议的间隙,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非常激动,挥毫写下“发扬光威精神,创建中国碳纤维基地”赠送给光威复材创始人陈光威先生,并深情地对陈光威说:“老陈,你为民族争了光。”

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核心技术取得新进展

技术:生物基纤维原料生物发酵和分离纯化核心关键技术,高脱乙酰度壳聚糖、褐藻酸盐和竹、麻浆粕的量产化、绿色化生产技术取得突破;壳聚糖纤维、溶剂法纤维素纤维、海藻酸盐纤维和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等纺丝、后整理产业化关键原创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规模:生物基化学纤维总产能达到35万吨/年,其中生物基再生纤维19.65万吨,生物基合成纤维15万吨,海洋生物基纤维0.35万吨。

标准化:生物基化学纤维标准体系建设取得质的突破,截止2017年,共计发布实施标准21项,其中有13项行业标准和8项化纤协会团体标准。

应用: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贴身内衣、衬衫、休闲运动、特种工装等服装领域;床品、窗帘等家纺领域;面膜、纸尿裤、妇女卫生巾、成人失禁用品等卫生材料领域;航空航天、军工、产业用等领域;医疗绷带、手术缝纫线等医用敷料领域。

前沿纤维新材料

我国前沿纤维新材料品种逐渐扩展,目前以相变储能粘胶智能纤维、光致变色再生纤维素纤维、蓄热聚丙烯腈功能保暖纤维和模拟人体器官用中空纤维等为代表的智能仿生纤维逐渐起步;静电纺纳米纤维、纳米改性聚苯硫醚纤维、生物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均有所突破,以石墨烯改性聚酯纤维、石墨烯再生纤维素纤维、石墨烯改性聚酰胺6纤维材料为代表的石墨烯材料在纤维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高新技术纤维(含生物基化学纤维)生产品种覆盖面最广的国家,高性能纤维产能、潜在消费量世界第一,部分高新技术纤维的生产及应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满足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的需要,常规纤维的多功能化、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处于领先国家序列。

大力发展新材料,推动新经济蓬勃发展

新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步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指出

先进纺织材料

(1)高端产业用纺织品

2020年实现可吸收缝合线、血液透析材料的自主产业化, 部分替代国外进口产品;满足热、生化、静电、辐射等功能防护 要求;高温过滤、水过滤产品性能满足各应用领域要求;土工材 料满足复杂地质环境施工要求。2025 年,满足多功能复合防护 要求,同时实现轻质、舒适和部分智能化,过滤产品寿命和稳定 性进一步提升,实现低成本应用和智能化监测预警等功能结合。

(2)功能纺织新材料

2020年,阻燃极限氧指数>32,无熔滴,滴水扩散时间< 1s,能耗降低 20%。2025 年高端产品基本实现自给。

(3)生物基化学纤维

2020年 PTT 纤维原料 1,3-丙二醇纯度大于 99.5%,成本控制在 1.5 万元/吨以下;聚乳酸耐热温度≥110°C,单体纯度≥ 99.9%,PLA 纤维断裂强度大于 3.5g/d,断裂伸长 30%-35%。2025 年 PLA 纤维生产成本接近 PET 生产成本。

大力发展新材料,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水平,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国防现代化和增强综合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新经济的每一块基石,助力新经济蓬勃发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